棗園革命舊址是中共中央書記處所在地。位于延安城西北8公里處。這里原是一家地主的莊園,中共中央進駐延安后,為中央社會部駐地,遂改名為“延園”,現舊址大門石柱兩側尚有康生當年所書“延園”二字。1944年至1947年3月,中共中央書記處由楊家嶺遷駐此地。中共中央書記處在此居住期間,繼續領導全黨開展了整風運動和解放區軍民開展的大生產運動,籌備了中國共產黨“七大”,領導全國軍民取得了抗日戰爭的最后勝利,并領導全國人民為爭取民主團結,和平建國,同國民黨頑固派進行了針鋒相對的斗爭,為粉碎國民黨反動派的全面內戰作了充分準備。
在棗園還有毛澤東同志舊居、朱德同志舊居、周恩來同志舊居、劉少奇同志舊居、任弼時同志舊居,都非常具有歷史紀念意義。 另外,棗園是一個園林式的革命紀念地,春、夏、秋、冬景色秀麗,環境清幽,內生長著種類繁多的花草樹木,各個建筑若隱若現地點綴其間,景色秀麗,風光迷人。是我國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基地之一。
歷史貢獻
毛澤東在此居住期間,寫下了《關于領導方法的若干問題》、《開展根據地的減租、生產和擁政愛民運動》、《評國民黨十一中全會和三屆三次國民參政會》、《組織起來》、《兩三年內完成學習經濟工作》、《學習和時局》、《評蔣介石在雙十節的演說》、《文化工作中的統一戰線》、《論聯合政府》、《抗日戰爭勝利后的時局和我們的方針》、《對日冠的最后一戰》、《關于重慶談判》、《建立鞏固的東北根據地》等許多指導中國革命的重要文章,僅收入《毛澤東選集》的就有28篇。
重大事件
中央在此居住期間發生了不少重大事件。1944年11月,毛澤東在這里接見了美國總統羅斯福的私人代表后任美駐華大使赫爾利,并進行了兩天兩夜的會談,簽署了關于成立聯合政府中共給國民政府的五點建議。12月,又在居地會客會見了包瑞德,對國民黨的三點建議給予有力批駁。次年8月,他由這里出發赴重慶與蔣介石談判。1943年,在解放區軍民大生產運動中,棗園舉行軍民紡線比賽,周恩來和任弼時都被評為“紡線能手”。
1945年8月,毛澤東、周恩來赴重慶談判,由劉少奇代理中共中央主席職務,主持中央工作。9月15日,劉少奇召集朱德、彭德懷、任弼時、陳云、葉劍英等領導同志開會討論東北問題,決定成立以彭真為書記的中共中央東北局,派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彭真、陳云、高崗、張聞天和四分之一以上的正式和候補中央委員,率領兩萬干部和十萬大軍挺進東北。9月19日,劉少奇、朱德經請示毛澤東主席,起草了《關于向北發展、向南防御的戰略方針》的黨內指示,有力地支援了重慶的談判斗爭,對縮短戰線,集中兵力,發展和鞏固東北根據地起了重要作用。
1947年2月,經葉劍英介紹,劉少奇和王光美在此地結婚。1944年9月8日,毛澤東在棗園后溝的西山腳下,出席了張思德烈士追悼大會,親筆題寫挽詞:“向為人民利益而犧牲的張思德同志致敬!”并發表了《為人民服務》的重要講話。1947年中共中央撤離延安后,國民黨軍隊對延安進行了毀滅性破壞,棗園也遭到嚴重損壞。1953年后,人民政府開始陸續依照原貌維修。
蘇式小禮堂
棗園內有一座蘇式小禮堂,周圍比較開闊,綠草如茵,除了開會外,這里還是中央書記的餐廳,另外也搞舞會和放電影,1945年毛澤東接受蔣介石的邀請去重慶談判的決策就是在這里召開的政治局擴大會議上做出的。
機要室
小禮堂對面是一座長相差不多但是小一些的房子,是機要室,很多重要的電報收發都在這里,另外也有諜報人員的管理職能,里面有的房間原狀陳列,有的房間開辟為展室,用照片和實物展覽著我黨機要工作的發展歷程。
居住區
五大書記銅像
在進入領導人居住區前,可以看到當時中央五大書記(任弼時、周恩來、毛澤東、劉少奇、朱德)在一起昂首闊步的銅像,雕刻的惟妙惟肖,那天的天氣也好,五個人各個容光煥發意氣風發的樣子,透出即將建立新中國的喜悅。
幸福渠
幸福渠位于棗園院子右側靠近山坡處,從院子中間穿流而過。渠長6公里,建成于1940年4月,可灌溉土地80多公頃。這條渠把棗園川的旱地變成了水澆地,莊稼連年豐收,于是群眾給它取名為“幸福渠”。
窯洞
領導人們居住的窯洞和另外兩處革命舊址大同小異,只是這里的窯洞建筑更好一些,可能是因為是地主所建吧。這里的窯洞比較全,就是說五大書記和其他幾位中央領導人所住過的窯洞都有,里面展出了他們自己或者他們和配偶的珍貴照片。棗園里的窯洞大體分為三層,錯落有致,散布在整個園子里。棗園舊址也是經過整修的,但是留下了一段延安時期的碎磚路供人們憑吊,當年那些偉人就是走在這樣的路上決勝千里的。